首页

国产高跟视频在线

时间:2025-05-26 00:24:07 作者: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已培养千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国际化人才 浏览量:60628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获悉,设在该校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十余年来已培养1000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两国科教文化合作的一面旗帜。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顺利举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丹绿色创新日”近日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同步举行,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在哥本哈根会场开幕式上致辞时回顾中丹科教中心的发展历程,透露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她表示,围绕《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中丹双方将在环境、气候和绿色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随后,王艳芬代表国科大与丹麦清洁科技集群(CLEAN Denmark)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包括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中丹绿色发展论坛和中丹青年交流论坛,两国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生分别分享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与经验,围绕绿色政策与技术实践展开讨论,并举行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启动仪式。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举行启动仪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了解,中丹学院是由国科大与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及丹麦8所大学共同发起创建的科教合作平台,旨在发展和加强中丹之间的教育合作,增加中丹两国学生及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作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丹学院承担着中丹中心的教育功能,致力培养拥有跨学科思维、具备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与创业高端人才。

  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中丹学院每年来自欧洲教授的规模稳定在200人次,提供水与环境、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管理、生命科学工程与信息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食品与健康等全日制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并能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为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作总结。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她指出,下一步,中丹学院要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面临重大挑战的能源、气候变化、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力度,并进一步推动合作成果转化。

  2025年是中国与丹麦建交75周年以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40周年,“中丹绿色创新日”活动在此背景下举行,既展示中丹科技合作成果,也为两国未来加强可持续发展等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92千米

近期,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时政访谈节目《7.30》痛批现政府的国防和外交政策抛弃工党传统价值观,并表示,美国人说要保护台湾,可实际上台湾是中国的“地产”。就此,采访了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政策顾问、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鲍韶山(Warwick Powell)。

费列罗中国一公司逃税被罚款超58万元

有美媒指出,四年前的弗洛伊德之死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并导致涉事警察最终被判刑,是因为弗洛伊德的遭遇碰巧被录了下来,特别是他的最后一句话“我无法呼吸”。

【理响中国】党建网评|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逐电之光”展现了F1中国大奖赛的到来促进上海赛车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颇具海派风格的一流赛车场,竞技氛围优良的顶尖赛事,以周冠宇、马青骅等为代表的本土车手,忠诚优质的车迷群体,蓬勃发展的汽车产业……

多轮强降雨过后 湖南陆续开启消杀与农业补种工作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盛可以的创作风格上,更体现在她对人性、社会和生活的态度。盛可以表示,冷静地审视生活,最终会令自己以更加宽容和理解的眼光看待世界,“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更多的温暖和善意,我觉得这是文学非常重要的价值之一”。

碧水繁花映三峡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质权登记361件,同比增长28.01%;涉及合同数量361个,同比增长28.01%;涉及软件数量2032件,同比增长39.85%;涉及主债务金额917149.06万元,同比增长148.30%;涉及担保金额907399.56万元,同比增长145.83%。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